《要钱还是要生活》:学会10个省钱小妙招
本书初版发行于1992年,作者在书中向读者发出了灵魂拷问:你是要钱还是要生活?我们拼命工作,换来了我们真正想要的吗?人生中无比重要的40年,在工作和加班中度过,这样的生活质量能好吗?
试图用物质上的东西来满足这些需求,就是建立起无法抑制的欲望,为真正的、永远无法消除的难题寻找并不对症的解决办法。
我们在财务困境中挣扎的主要原因是:在学校里学习多年,却没有学到任何关于金钱方面的知识。其结果是,我们只知道为金钱而工作,但从来不学着让金钱为我们工作。
本书初版发行于1992年,作者在书中向读者发出了灵魂拷问:你是要钱还是要生活?我们拼命工作,换来了我们真正想要的吗?人生中无比重要的40年,在工作和加班中度过,这样的生活质量能好吗?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理财书,因为它的出版,引发了如火如荼的FIRE(财务自由,提前退休)运动,近年来在中国也掀起热潮。很多人开始践行书中的理论,根据书中提出的九个步骤,理清工作、财务与生活的关系。
收入不等于财富,从现在开始,反思你的消费观,学习使用结算表,让积累成为一种习惯,迅速攒够一年生活费的25倍,每年靠4%的理财收益,就能实现35岁前退休的愿望。让自己多掌握20年的生命,不再被压力巨大的工作束缚,摆脱职场和金钱的奴役,以自己热爱的方式去享受生活,去做真正喜欢的事情,重新找回自我。
只有明确需求的时候才去购物,而不是漫无目的的为了娱乐消遣而去购物,不要把购物当作奖励、慰藉和娱乐。
量入为出就是等到有了钱再买东西,避免支付利息。还有一个好处是在等待期的时间里,会发现那其中有些东西是你根本不想要的。
包括你的身体的每个器官,包括你所拥有的物件,转换思维,着眼于修复而非更换。
当你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已经有一个了,而且它完全还能用?“
另一个省钱方法是,在扔掉某样东西之前,思考一下它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还能不能有别的用途。
但也要考虑修理和使用带来的健康伤害和时间成本,如果高于重复使用,那就买新的。
过去,生活比较简单,我从父母那里学到基本生活技能。如今,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人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者。
要扭转这一趋势,就问问自己:“我能不能自己动手做这件事?怎么才能学会呢?掌握这门技能会很有用吗?”
把你预期在未来一年里会需要的东西列出一张清单,搞清楚这些东西的品牌、特点和一般价格范围。
某件物品是你真正要使用的,在购买时注重耐用性和多功能是一个不错的省钱技巧。
研究你要买的东西。阅读网上的评价,确定哪些特性对你最为重要。但也不要一味迷恋特价而不假思索地挑选最便宜的商品购买。
买东西货比三家、讨价还价、买二手货。这一点显而易见,最好就是不要买,如果非要买可以考虑,问亲戚朋友借用,租用或者买二手。
自由是一种基本需求,但如果“自由”对我来说意味着“旅行”,那么,我真正在追寻的是什么?那个核心需求背后的价值观或欲望是什么?它往往是新奇,是刺激,是摆脱日复一日,甚至让人麻木的日常琐事。
但是,新奇体验一定需要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找吗?记住,替代作为一种节俭策略并不是要降低快乐的等级,而是要确保我得到的正是我所追求的,只不过减少一些花费,或者一分钱都不花。
当你想购物时,花点时间追溯到需求所在,问问自己最能满足这个需求的创意还是消费。
还可以在阅读、写作和做手工这些不需要花钱的创造性事物中获得了乐趣,代替了消费带来的乐趣。
只有理清钱和生活的关系,才能在量入为出的一等生活中,拥有一份掌控自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