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只理财产品下调业绩基准有的低于同期存款
5月12日,兴银理财发布了4款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公告,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净值型理财产品B款业绩比较基准调整的公告显示,原业绩比较标准(年化2.10%—4.05%)现调整为年化1.50%—2.50%,变更后的业绩比较基准生效日为5月14日。
中银理财将于5月17日起调整“中银理财-稳富(季增益)008”产品A份额业绩比较基准,平安理财拟从5月28日起调整“平安理财—启航成长半年定开3号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5月以来,超百只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区间集中下调,最高幅度超过100个基点。从调整结果看,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已逼近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个别产品的基准下限甚至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兴业理财除了调整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净值型理财产品B款业绩比较基准外,还对稳添利日盈增利1号日开固收类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也发布了调整公告,业绩比较基准从原来的年化2.05%—2.75%调整为现在的年化2.00%—2.70%。
中银理财将于5月17日起调整“中银理财—稳富(季增益)008”产品A份额业绩比较基准,业绩比较基准从1.70%—3.20%下调至1.10%—3.10%。
此外,平安理财拟从5月28日起调整“平安理财—启航成长半年定开3号人民币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一个投资周期业绩比较基准年化为2.00%—2.70%。
平安理财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当前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整体下行,资产收益中枢较前期发生变化。
招银理财为降低业绩比较基准区间调整频次,将业绩比较基准直接挂钩某一利率水平。招银理财发布公告称,调整招银理财招睿活钱管家(添益)1号固定收益类理财计划的业绩比较基准,5月19日起该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7天通知存款利率”,调整前业绩比较基准在2.35%—3.50%。
据悉,广银理财、杭银理财、平安理财等机构的26只产品在同一日调整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5月份已经有超过100只银行理财产品调整了业绩比较基准。
普益标准的报告显示,从全市场净值型理财产品来看,截至2025年4月,全期限理财产品近三个月平均收益率均下行。尤其是3年以上期限理财产品近三个月平均收益率“罕见垫底”,仅跑赢1个月期理财产品近三个月平均收益率。
“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已逼近同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个别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甚至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部分1年期理财产品的比较基准下限为1.1%,国有银行的1年期存款利率在1.10%左右,股份制银行的1年期存款利率在1.3%左右,部分城商行及中小银行的1年期存款利率下调后仍在1.8%左右。”银行业分析师张鹏博表示。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大金融管理部门负责人齐聚国新办发布会,重磅推出一揽子金融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并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市场预期利率长期趋于下行,这意味着长期限理财产品会面临更大的收益压力。”张鹏博表示,“银行理财的业绩比较基准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受到存款降息及市场利率走势影响。市场利率的普遍下调也会带动理财产品底层货币市场类和固收类资产收益下降。”未来一段时间内,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还会出现下调,但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内资产价格回升,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将转降为升。
在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之后,为了留住投资者,不少银行理财机构掀起了一轮“降费潮”。近日,交银理财、招银理财、民生理财、光大理财、华夏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相继发布费率优惠公告,对旗下多款产品进行阶段性降费。
5月12日,交银理财宣布旗下交银理财稳享智选日开14号(90天持有期)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率从0.20%/年调整为0.10%/年,为期3个月。
“银行理财调降费用一方面可增加产品吸引力,另一方面能够传达与客户共进退的信号。”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尽管降低费率是增加理财产品对投资者吸引力的一个方式,但盲目降低费率并不可行,银行理财公司应强化投研能力、做好资产配置来提高收益。
投资者如何应对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华夏理财认为,不妨考虑持有短债类理财,以承受较低的风险去把握流动性红利带来的机会。农银理财则表示,降准释放的流动性红利+政策利率调降,利好存单、短期信用债等短债资产,建议优先布局短债类配置为主的短期限固收类理财产品,锁定当前利率高位。
张鹏博建议,投资者需正视低利率环境下的收益下行趋势,通过多元化配置、优化期限结构、关注创新产品平衡风险与收益。同时,强化对市场政策和理财公司策略的跟踪,灵活调整持仓,以适应市场变化。“通过优化产品组合延长投资期限,适当提高中长期产品的占比,以获取更高的收益,重点关注含权类产品和主题‘固收+’类产品发展机遇,及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