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财经|存两年不如存一年?利率“倒挂”之
存款2年反不如1年利息高?近日,一则关于银行利率倒挂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
朔州农村商业银行(下称“朔州农商行”)于近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公告,该行“整存整取”存款产品1年期利率为1.75%,2年期利率为1.45%,利率出现“倒挂”现象。同时,该行3年期利率为2.15%,5年期利率为1.9%,同样也出现了“倒挂”。银行利率为何会出现“倒挂”?面对这种情况,储户该如何应对?
所谓利率倒挂,指的是长期储蓄产品的利率低于短期储蓄产品的利率。这种现象并非首次出现。此前,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都出现过存款利率“倒挂”现象,但这一情况一般集中在三年期或五年期的长期产品上,如建设银行最新数据显示,其“整存整取”的三年期利率为1.9%,五年期利率则是1.55%,已出现“倒挂”;招商银行今日最新数据显示,“灵动存”产品2年期利率为1.7%,3年期利率为1.5%,也出现利率倒挂。
通常情况下,银行存款产品的执行利率一直是期限越长,利率越高。但由于近年来央行多次降息,人民币存款利率在短期内出现了多次下调,多家银行存款利率“倒挂”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很多中小银行。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以来包括朔州农商行、怀仁农商行、陵川县联社、瑞穗银行、山西方山农商银行、广东南澳农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在内均出现了一年期、两年期利率持平或“倒挂”情况。
对此,一位银行从业人员表示,长期限的存款会给银行带来较高的付息成本,即使中间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也要等到存款自然到期后才能重新定价。在考虑到未来利率还有可能降低的情况下,银行自然不愿意吸收更多的长期限资金。但若处在某些特殊阶段,银行会选择性调整部分产品,间接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倒挂”现象的发生。
具体到中小银行,特别是农商行,其客群多为农村居民,有对高息定期存款的偏好属性。另外,一些商业银行目前还处在开门红以及信贷投放的热点时期,有选择性地调高某些产品的存款利率,也是银行基于自身负债结构采取的短期策略。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储户该如何应对?有业内人士表示,建议选择存1年期定期存款,一方面客户若选择存较长期限的定期存款,如果中途取出,利息只能按活期计算。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到期后即可享受一整年的利息,且支持自动转存,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当前银行普遍处于降息趋势,一年期与两年期的存款利率相差无几,选择一年期更具灵活性。也有观点认为,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选择购买期限较长的存款产品,能够提前锁定当前较高利率产品,从而在后续利率进一步走低时,依然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利息收益,有效增加利息收入。
2月11日,记者查询各银行官网挂牌利率发现,整体而言,国有行存款利率较低,股份行利率接近国有行且略高。在国有行中,工农中建交各期限整存整取挂牌利率相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分别为1.1%、1.2%、1.5%、1.55%。股份行各期限利率相较国有行而言持平或略高。比如平安、光大、中信、兴业、浦发等银行整存整取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分别为1.3%、1.35%、1.55%、1.6%;民生银行1年期、3年期、5年期利率与上述股份行相同,2年期利率则为1.3%。
对此,有专家表示,对储户而言,存款提供的收益降低,可以将目光投向其他低风险的资管产品。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财务目标、财务状况等,多元化地投资,制定长期投资计划,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