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夜色下的消费力(锐财经)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大力打造旅游特色街区,通过夜购、夜食、夜娱等多元化夜间消费主题场景,激发夜幕下的消费潜能。图为长兴县龙之梦太湖古镇,众多市民、游客在观看非遗“打铁花”、烟花秀等项目,现场热闹非凡。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大力打造旅游特色街区,通过夜购、夜食、夜娱等多元化夜间消费主题场景,激发夜幕下的消费潜能。图为长兴县龙之梦太湖古镇,众多市民、游客在观看非遗“打铁花”、烟花秀等项目,现场热闹非凡。陈海伟摄(人民视觉)
夜幕降临,云南省昆明市多个热门街区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图为游客在昆明南强街金碧市集挑选文创产品。郑 益摄(人民视觉)
“夜经济”是城市活力的新名片。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全国多地的另一面精彩便开始绽放——夜市人潮涌动,景区灯火璀璨,商圈热闹非凡。从千年夜市到数字夜游,从传统小吃到沉浸体验,夜晚的消费潜力正在迸发。
夜幕降临,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南锣鼓巷景区人头攒动,在一些小吃店、茶饮店、伴手礼商店门口,来自天南海北的顾客排起了队。
“我们是从成都来的,暑假期间带孩子到北京玩,晚上沿着什刹海赏赏夜景,再一路走到南锣鼓巷,买点小吃。”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李女士说,“在四川,我们经常晚上出去‘整宵夜’,每到一个城市旅游,也习惯了逛逛当地夜市、看看夜景。”
像李女士这样热衷打卡各地夜市的游客还有许多。刚从青海西宁旅游结束的陈莎莎逛了当地有名的老城夜市,“我在大新街夜市买了一些文创冰箱贴和手工饰品。在离此不远的莫家街夜市,又尝试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酿皮、甜醅,味道很不错。”陈莎莎说。
据了解,为了丰富文旅市场供给、挖掘夜间消费潜力,西宁持续开发夜间文旅产品、创新夜间消费场景,目前已拥有3条省级示范步行街、4条省级特色步行街、33条夜间消费步行街。数据显示,仅今年7月,大新街夜市就接待市民和游客约110万人次,收入5500万元。
从“日落而息”到“越夜越精彩”,夜晚不再只是休息时间,而成为社交、娱乐、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景。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2024年,约60%的国内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场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营业额的一半;在旅游人均消费贡献方面,夜间消费是白天消费的3倍。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夜间旅游需求持续上涨,2024年国内夜间旅游总花费约1.91万亿元。
演唱会、足球赛……今年以来,北京各类演出赛事频频,激发夜间消费活力。北京一些商圈专门推出“票根经济”,在演唱会举办期间,商圈内多家餐饮、娱乐配套等类别商户对持当日演唱会门票的顾客提供专属折扣,拉动夜间消费。北京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丰富消费场景、培育办赛主体、优化服务保障等措施,全力将“赛事流量”变为“消费增量”。
视线南移。在上海市长宁区,2025上海夜生活节于6月6日正式启动,并将延续至9月。据了解,本届夜生活节在上海长宁区推出夜生活嘉年华,邀请45个体现上海24小时活力城市多元特色的内容和品牌项目集中亮相,带来融合夜购、夜食、夜秀、夜动、夜读、夜游和夜娱7方面的趣味游园嘉年华,呈现音乐演出、主题派对、潮流夜跑等多类体验。
重庆南岸区长江之畔,今年4月中旬起,每逢周六和重要节假日夜晚,这里就会举行“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常态化展演。数据显示,作为无人机展演最佳观赏区域之一的南岸区南滨路,自无人机展演常态化以来,节假日期间南滨路沿线的重点餐饮企业平均满客率超过70%,重点酒店平均入住率超过80%。
河南开封,夜市历史由来已久。延续夜市传统、围绕促进夜经济发展,近些年,开封市构建起夜游、夜购、夜娱、夜宿、夜食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夜间经济体系。当地还积极引入数字技术,持续创新“夜游”形态。比如,当地开封府景区演出项目《南衙千秋月》,通过角色数字人与演员互动,增强观众观赏体验。目前,开封市已培育2个国家级、8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山西太原小店区抱鼓巷,最近正式发布夜经济AR景观,只需扫描二维码,游客就可沉浸体验多种AR动画场景。当地推进建设的“数字孪生商铺”,不仅能让消费者在线上预览商铺AR全景,还能领取专属消费券,进一步促进线下消费。
湖北武汉“江夏里”,是武汉首个以老码头文化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街区。在这里,依托5G、人工智能等技术资源,当地正构建起智慧旅游生态体系。比如,游客通过智能停车系统,就能快速查询停车场余位;景区客流预警系统还能对街区人流量实现监测分析,为景区安全运营提供支持。
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看来,更好促进夜经济发展,要用好夜经济搭上“互联网+”快车的优势,积极运用各类新技术,提升夜经济科技含量,促进夜经济进一步成为“智慧经济”。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 (方经纶)生物制造是一种新兴的生产技术,能利用细胞、酶等生物体作为生产工具,通过生物过程来合成或加工产品。那么,当前我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8月21日,在2025中国生物制造科技创新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张学军介绍,近年来,我国生物制造发展跑出“加速度”,原创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成果产业化步伐持续加快、代表性行业企业竞相发展,生物制造领域的科技创新对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催生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 (方经纶)据“工信微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工业文化资源摸底调查工作。调查对象包括工业文化资源的项目产权所有人或运营管理主体。…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