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Trader 4 是一个强大的外汇交易和技术分析平台

理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基于文化主体性的五重

  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在金融领域的现实要求,必须“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从现有资料看,“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首个冠以“中国特色”的行业类别“文化”。金融系统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将其融入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具体实践之中。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这一术语自提出以来得到深度认可和广泛讨论,这些讨论多集中于如何在金融发展中贯彻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要求,呈现出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引导金融服务,在金融服务中体现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逻辑循环。但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由来如何,其内涵为何以“五要五不要”的形态展示,其冠之以“中国特色”的内在逻辑如何则讨论相对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从文化主体性来理解是一个可行的视角。

  “文化主体性”是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针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而提出的重大理论判断。“主体性”在哲学上主要与客体相对应,呈现了主体(人或人的实践活动)自醒、自知、自觉、自为、自信的状态。文化主体性的论断一方面体现了文化作为一个主体的“主体性”,也指出了任一主体之所能谓其为这一“主体”,应具有文化(价值观)上的“主体性”。主体性自醒、自知、自觉、自为、自信的五个状态,总体看是层层递进、逐次深化的,共同构成主体性存在和展现的整体,自醒在于明确应有其主体性,自知在于明确主体性的内涵,自觉在于推进实现主体性的主动,自为在于实现主体性的实践行为,自信在于持续拓展和深化主体性。从文化主体性自醒、自知、自觉、自为、自信五个向度理解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可以概括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根和魂”,体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文化属性,赓续和丰富中国精神谱系,内生性促进新的金融供给侧结构形成,具有中国式金融强国的独特精神气质并需要持续强化与拓展。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与文化有关的理论话语中,“中国特色**文化”(如中国特色旅游文化)或者“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如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等屡见不鲜,但“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首个被明确提出的、冠之以“中国特色”的涉及具体行业的标识性术语。“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金融行业现实重要性的客观反映。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具有突出的政治性和战略性,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金融安全关乎国家安全。金融行业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行业物质的增长、增加值的扩张上,更体现为金融行业的价值观对社会整体价值观的牵引上,形象地讲,“干净”的血脉可以促进肌体健康,“三高”的血脉必然危及肌体。作为首个冠以“中国特色”的行业文化术语,“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既客观反映了金融行业的重要性,也表明金融行业的文化建设、价值观建设还有一些短板弱项,需要对照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内涵要求持续提升。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根和魂”。当前中国金融理论体系主要构建在西方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之上,西方金融理论一方面体现了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但也不可避免内生性附带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其中较为典型的便是自由主义、资本至上、追逐利润等。这种价值观“面纱”导致我国金融业在认知层面出现偏差,较为集中地体现为“精英论”“特殊论”“例外论”等。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从主体性的“自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体系必须具备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必须构筑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根和魂”,亦即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实现对西方金融理论的价值观纠偏。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扎根于中国传统金融思想的深厚土壤之中。中国货币金融业曾在长达千年的时间跨度内位居世界领先地位,并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质、符合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需要的传统金融思想、理论和行为。我国古代金融思想呈现出明显的“民本”特点,更倾向于从维系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层面设计和实施货币金融政策;形成了具有中国话语特色的金融理论,如“义利观”“轻重论”“子母相权论”等,还提出了世界最早的“货币国定论”观点,发行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即使是在普遍认为发生了“大分流”的明清时期,中国也形成了基于土地不同层次的权益的“胎借—租佃—押租—典—抵押—活卖—绝卖”交易(融资)体系。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中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等要求,均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和金融思想中找到渊源。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以“要”和“不要”形成对称的叙述结构,“要”的层面较多反映金融规律性的认识,“不要”的层面则更多反映了价值观的认知。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内部矛盾,虽然在他生活的年代金融资本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他也深刻洞见到资本主义有一种不用生产而赚钱的“狂想病”,用当下的话语表述便是“脱实向虚”“唯利是图”。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本质与中国传统金融思想中的“民本”特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念融入并激活中国传统金融思想,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在传统金融思想基础上秉承了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拥有了崭新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塑造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文化主体性。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一方面有物质上的具体表现和建设目标,如“六个强大”,另一方面也有对现代西方金融理论体系扬弃的要求,更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并不是凭空形成的,也不是任何与文化有关的概念、话语都能成为其主体性的体现。文化的主体性既要扎根于其所在的文明生命体,又要有不断更新、演化的能力。如上述分析,从自知的角度看,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是“两个结合”在金融领域的最新成果,其内涵扎根于中国传统金融思想理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赋予其现代性和灵魂,也正于此才塑造和构成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文化主体性”......